藉由心理量表了解自己
尚語身心診所 陳志瑋醫師
人類的心理狀態能夠量測嗎?這個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很重要。如果心理狀態能夠量測,我們就可以將心理狀態量化,而可量化這個特性,不論對於研究或臨床的角度,要探究心理狀態都相當有幫助。至於,是否能量測,要看我們以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以醫院中常見的生化檢驗和影像放射來說,到目前為止,的確沒有測量心理狀態的工具,不過,人類的確有量化心理狀態的方式,也就是本文要討論的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如何呈現呢?我們先以比較粗略的方式來舉例。有時候我們會在報紙或大眾心理學圖書上看到一些題目,像是從四種動物中選一種,以推敲自己的個性。這類的問題,並不是嚴謹的心理量表,而是趣味性的心理小測驗;實際上,心理量表也是以問答的方式來呈現,一份心理量表,會有數題到十數題的題目,為了簡化回答方式,通常會搭配選擇題,像是五選一就是常見的方式。每份量表,都會設計一套固定的計分方式,按照這套方式即可計算分數,進一步得到結果。
人類在數千年前,就開始利用類似量表的工具。像是中國從漢朝開始使用科舉制度來篩選官員,就是一種能力測驗。而近代的心理量表,大約從十九世紀末期開始發展,當時的心理學家,試圖發展測量智力的方式。現代則有相當標準化的智力測量方式,也就是智力測驗。智力僅是心理狀態的其中一個項目,近年來,人類發展出許許多多的量表,用來測量不同的項目。心理量表和前面提到的心理小測驗不同,因為心理量表會經過嚴謹的驗證,以確定這些量表可以達成其預期的標的。
那麼,我們如何藉由心理量表了解自己呢?心理量表和身心科診療或是心理治療是不同的,後者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過程,藉由和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對談,以進一步地了解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會綜合考量個案各方面的情境。而前者是一套標準化的流程,通常會針對單一特定的項目來量測,好處是有具體的數字和評量結果,可將抽象的心理狀態具體呈現。由於心理狀態可量測的項目繁多,通常一個量表都只量測其中一到兩個項目,有時候,會需要綜合多個量表的結果,才能夠更了解自己。
一、 精神症狀篩檢:
1. 心情溫度計 (BSRS-5)
2. 病人健康狀況問卷,完整版 (PHQ)
二、 憂鬱相關:
1.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2. 病人健康狀況問卷,九項 (PHQ-9)
3. 情緒與身體症狀評估表 (DSS)
三、 焦慮相關:
1. 焦慮自我評估量表 (GAD-7)
2. 焦慮自評量表 (SRAS)
四、 睡眠相關:
1. 失眠自我量表
2. 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 (PSQI)
3. 愛普沃斯嗜睡量表
4. 柏林問卷
五、 壓力相關:
1. 壓力指數測量表
2. 生活事件壓力量表
3. 身心壓力反應問卷
六、 過動症相關:
1. 注意力缺失過動檢核表
傳統上,心理量表是以紙本的方式呈現,近年來,也有許多線上量表,可以善加利用。心理量表無法取代醫師或心理師的角色,而是做為診斷和追踨的輔助工具。若對於量表的結果有疑問,也可以和自己的醫師或心理師討論。透過量表,我們可以用更具體的指標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