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命再一次機會」-淺談青少年的自殺防治
桃園市生命線協會 張翠華主任
親愛的你為什麼想自殺?
其實對於青少年自殺事件的關注,早從北一女資優生結伴自殺開始。後來九歲國小女童上吊自盡,更增加了社會對年輕朋友的自殺問題的挽惜、不解及困惑等複雜的感受。其實對於青少年自殺身亡的事件,大多數的人都會百思不解的問道:「人生還有大好前程等著,為什麼要自殺呢?」。不過或許大家所謂的大好前程,就某些青少年而言,或許是條又長又黑的隧道,不見光明,也不見未來!
對於青少年自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從一些媒體報導的內容看來,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不外乎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受到父母師長責備或同儕之間人際關係問題等。
事實上家庭的破裂、親子關係不佳、家庭中的溝通不良以及對父母有高度的敵意卻又伴隨很深的罪惡感等因素都與青少年自殺有關。除了個人與家庭因素之外,我們歸納學業成績低落、生活環境發生急遽的變化而引發重大壓力、同儕的影響等因素都與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關。
青少年的自殺也會解讀為是一種溝通,或是一種對自己不滿意,攻擊自己。不過,其中個別差異很大,沒有足夠的資料都不宜隨意下定論。
了解青少年之自殺行為
當我們問道:「活著有什麼不好?」時,我們不難想像到,選擇以如此激烈手段對待自己者,必定經驗著極大的痛苦。當我們了解到選擇自殺者的內在感受時,我們就可以比較能體會、同理當事者經歷過的痛苦,及決擇的歷程。許多的學者都同意,青少年的自殺是長期不安、壓力、挫折、失望、悲觀及衝突多重感受累積而成。
暗示:自殺的徵兆
(一)情感的線索--
1、 感覺無望:「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 「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2、 感覺無助、無價值感:「沒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更好」
3、 悲傷或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二)語言的線索--很想死」、「死了算了」、「沒有人關心我」。「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三)行為改變的線索--生活習慣變化很大;行為出現改變;成績大幅滑落、不按時繳交作業、與人衝突、放棄財產-把心愛的東西送給人、立遺囑,濫用酒精、藥物(鎮定劑、安眠藥);睡眠飲食習慣變得很混亂;憂鬱的情緒;抱怨不滿的情緒-衝突。
(四)環境的線索--行動或事件,壓力事件(家人過世、分離經驗),做惡夢、焦躁不安、攻擊。
當發現青少年有這些徵狀時,必須及時採取一些措施,以避免情況繼續惡化。
在面對有自殺企圖的青少年時,最好的策略就是「真誠」,這時他需要的是被關心與了解,比較適當的反應則包括「我想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需要,我會一直在這裡」、「多告訴我一些你的感覺,讓我能夠幫你」。另外,必須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對自殺者承諾要為其自殺的意圖守密。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自殺預防不只是醫療人員的工作,是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建構的社會安全網絡。當你遇到遭到痛苦或危機的個人或家庭,請記住「一問、二應、三轉介」:
一問--主動關心,詢問對方的狀況,藉由主動關懷、聆聽,讓當事人有機會抒發內心的感受。
二應--聆聽對方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回應,讓當事人感受到被了解、關心、重視與支持。更重要的是說服當事人積極尋求協助,健康地延續生命,減少當事人覺得有「被遺棄」的感覺。
三轉介--針對對方的問題,協助適當獲得資源協助。依照對方的需要連結專業人員或是醫療資源。
這三個步驟就是面對自殺高危機者的CPR,透過這個過程再加上正確的陪伴,想必我們一定可以避免許多的悲劇發生。
自殺防治,人人有責!其實痛苦是可以被理解的,而孤單的人則需要有人關心與陪伴。所以當您或您的家人有需要,也請您記住1995(自殺防治協談專線)的「千里一線牽,幫助在耳邊」,亦可寫信至桃園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留下您想說的話,必將獲得即時的幫助與陪伴!也請將這些協助的資訊可以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