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認識自己,從接觸情緒開始

  • 發布單位:心理健康科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認識自己,從接觸情緒開始

                                 施呈翰 諮商心理師

   Jacky是一位25歲的青年,平時工作認真努力,和朋友在一起時也是一位隨和開朗的好夥伴。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他開始感覺自己在生活裡,慢慢的越來越沒有感覺,雖然沒有不開心,但總是悶悶的,對很多事情也都很麻木,只想早點休息,不想多管。他感覺越來越不對勁,於是去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詢問心理師,希望能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像Jacky一樣,隨著年紀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讓我們漸漸放棄和內在的感受相處,只想趕快逃離情緒的漩渦。因而常常告訴自己「壓住情緒」,不要讓它們出來搗蛋。哀傷的時候,你會聽到「不要難過了」;憤怒的時候,你會聽到「不要再氣了」;痛苦的時候,「不要想了,會過去的」;就連快樂,我們也說「差不多了,該收心了」。

   成長的歷程和文化的氛圍告訴我們,這些感受是不重要且沒有用的。趕快放下,冷靜地完成任務才是我們所推崇的楷模。久而久之,我們反而年紀越大,卻離真實的自己越遙遠。這些情緒的反應終究不會消失,當我們掩耳盜鈴地轉過身忽視它,只是讓我們更容易被情緒從背後推著走,感覺到生命中的失落而茫然失措,對自我一無所知。

 

       情緒本該是一種助力,能帶給我們許多的助益。像憤怒能打破僵局,向目標衝刺;焦慮可以鉅細靡遺地統籌細節;快樂也不僅僅是愉悅感,還能擴展視界、提升創造力。面對面地接納情緒,我們才有機會將情緒從敵人變成夥伴。 


(一)開始練習的第一步,是把目標放在瞭解自己當下的情緒是甚麼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請先試著回想一下「最近一次有強烈情緒的事件」,然後問自己,「我是在甚麼時候知覺到這些感受的呢?」,通常在當下的我們,很容易被情緒帶著四處跑,而忽略體內所湧現的巨大能量,直到冷靜後,才漸漸開始對先前的行動感到懊悔。所以第一個練習是,「當情緒出現時,察覺自己當下的狀態」,如果這對你來說有些陌生,我們可以從身體的反應,如肩膀的緊繃、拳頭的緊握、心跳的加速……等;腦中的想法,如認為別人都在針對自己、我好糟糕、我比不上別人……等;藉由詢問朋友們的觀察,如我當時看起來的表現、給他人的感覺……等,來看見自己當時的狀態。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比較敏感,開始能在情緒出現的當下,快速地覺察自己的狀態,同時分辨更多的複雜感受,對情緒的清晰度提高了許多。

 

(二)體驗與接納感覺

    不去忙著否定、壓抑情緒。有時候可以讓自己停留在情緒的感受裡,不需要急著做任何事,光是好好地感受它們,知道自己正在生氣/懊悔/羞愧/難過……,就足夠了。這樣覺察且不批判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慢慢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放下對於自己的諸多評判,專注在看見真實自我的樣貌上,使原本如同陷入流沙般的窒息感,變成縱然辛苦,但還是能看見光線的一段旅程。

 

在真誠地接納自我後,我們也有機會迎來更好的自己。與其壓抑著不管,把情緒當作敵人,讓我們稍稍轉個念,一起探索內在,熟悉這些常伴我們身邊的「朋友」,看見更多在情緒背後的自我,內在真實的欲求是什麼,從而為我們帶來更多正向的改變,找到更自在的步調、更滿意的生活。

 

   如果有感覺到自己生活失去平衡、心情開始受到影響,需要找人談談時,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1995生命線、1980張老師有專人與你聊一聊,或是也可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s://mental.tycg.gov.tw/)在網站上填寫諮詢問答或撥打03-3325880有專人協助您,或是到桃園市衛生局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專業人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