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校園心理健康促進- 未來是看不見的,看不見的才叫做「未來」

  • 發布單位:心理健康科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未來是看不見的,看不見的才叫做「未來」
王元玲 臨床心理師
畢業季到來,即將從學校踏入社會的你、以及踏入職場感到不確定的你,怎樣看待未來呢?尤其今年疫情關係,各大產業環境發生巨變,在這個職涯未來發展不明的時刻,我們的內心難免感到不安,此時比往年更難下決定,也更容易擔心未來的選擇。但俗話說危機便是轉機,這也正是讓我們檢視自己看待未來心態的關鍵機會。

該如何檢視自己看待未來的心態呢?

聽起來很困難,其實你可以簡單問自己… 當想到未來時,你當下的感受是如何?是感到恐懼害怕?感到慌張不確定感?感到有希望感?或是有其他不同的感受嗎?這些感受都是自己狀態的指標,我們都有恐懼、慌張、以及期待的感覺,這些感受其實是混合的感覺,只是每個人的感受成份比例不同。你要去覺察每一種不同的感受,並且檢視每種感受成份間的比例與強弱,這就是你面對未來時的心態。

若是你感受到的慌張、不確定感多一些,甚至有些害怕,你容易呈現焦慮的心態;若是你雖感受到不確定,但內心仍有較多期待與希望感,你則屬於挑戰的心態。其實大多數人雖對未來抱持希望感,但也有些許的不確定,及一點點害怕,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當下的決定是不是對的或是最好的,即使對未來有些想像的願景,但前進的過程中,遇到阻礙時,還是會想想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也有可能過了二、三年摸索才發現自己想要的方向,並不是當初所決定的,甚至導向自己不樂見的結果,而出現懊悔過去的選擇,對未來產生茫然及焦慮,那該怎麼辦呢?

有一位出社會三年的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茫然,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卻不知該繼續在現在的工作中過著安逸卻突破不了的生活,還是重回校園,重新學習自己認為有興趣方向。他陷入困難的抉擇中,似乎兩種決定,都會失去些什麼……

找尋突破機會,雖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卻代表將失去工作一段時間得到的安穩與安逸生活;重回校園,亦又有落後同學三年的失落與自卑感;而維持目前的工作,卻又無法滿足自己想追求夢想興趣渴望,這樣的掙扎茫然感讓他突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與生活動力,感到裹足不前。

過程中,至少他確定的是想要重返科技業,但是要走哪個產業呢?於是去請教前輩,得到的建議是:他有興趣的產業較冷門,建議還是選擇目前主流熱門的產業。而這樣的建議讓他內心更衝突了,「現在的主流」與「未來的可能」,究竟該選擇哪個呢?

未來是看不見的,看不見的才叫做「未來」

「現在」的主流,在未來終究會成為「過去」,現在尚未成為主流的,雖為冷門,不確定它的未來,但它卻也有可能成為「今日」或「未來」的主流;而選擇「未來的可能」需要先克服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抱持追求未來的希望,還有好好面對現在的每一刻,穩定自己的身心狀況,因為現在的每一刻都是對未來的累積。

該怎麼安頓身心,好好掌握現在,累積未來呢?

在目前所從事的事情中找到價值感「價值」並不是指這個工作是否有價值,而是我們透過對工作付出努力後,產生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因為透過付出找到的自我價值感,才會是發自內心的,成為真正自信的來源,形成走向未來的勇氣。

二、在目前事情中拓展視野
抱持拓展視野的心態,才能打開心胸接納目前的工作,在選擇的工作中,不管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都是經歷,並且能夠從這些經歷中增長經驗以及對自己的了解。從工作中打開眼界,努力吸收,這些都會成為累積未來的養分。

三、在從事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不論繼續工作或返回校園,目前的工作都是引領尋找未來方向的道路,工作能夠延伸的範圍廣闊,只要不侷限自己,都可由現在生活與工作經驗中找到興趣發展的方向,並且由現在看見未來的輪廓,即使回校園學習,也都是朝向新的未來前進。

給即將畢業,或是剛畢業的你,甚至已經畢業一段時間的你,不論你現在做何種選擇,或者對於選擇有多少把握,決定走向的都不是選擇的當下,而是如何好好掌握選擇後的每一刻,累積未來。雖然「未來」是看不見的,讓人感到茫然與迷惘,但未來也是最有希望的,因為當你克服不確定感,一步步往未來走去,「未來」就有可能成為今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