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現代人的情緒管理,從理解與關心開始

  • 發布單位:衛生局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現代人的情緒管理,從理解與關心開始

收音機裡傳來快速簡短的新聞「某父因數度催促唸國三的兒子盥洗不聽,一怒之下竟將滾燙的湯潑在兒子身上,兒子被燙的在地上翻滾哀嚎..。受傷的兒子表示,願意接受安置,不想再看到父親…」聽到這樣的新聞,心中不忍輕嘆,又是一件不幸的悲劇。

  播報新聞的記者,續問:現代的親子關係到底怎麼了?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如果我們跳脫「對與錯」的思維,或許我們可以有另一個觀察,在這個具傷害性的親子關係背後,是否累積了不少的負向情緒?這個傷害又將引發多少負向情緒?會不會為未來又埋下另一個悲劇?
  其實在我們的助人工作中這樣的事件是層出不窮的,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也許是憤怒,也許是憂鬱,親愛的伴侶互相傷害,好朋友不相往來,照顧者虐待幼兒,教導者過度體罰,更嚴重者甚至會有寶貴生命喪失(自殺或殺人)……
  面對這些現象很多人會試著用理性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詮釋,不過如此錯綜複雜的因果交織,似乎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典範或因果來說明。可是發展出一個對應的方法,又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急迫需要的學習。因此有許多來到我們協談室的人,就是夾在這個思維中感到痛苦不堪。
  其實從我們自身的經驗中去理解,情緒常常來自於難以控制的非理性,且非線性因果關係,與個人身處的環境又有極大的關聯。相同的事件會因為不同的人、事、物發展出不同的故事情節。所以要找到理性的統一應對模式,具有相對性的難度。一個助人工作者在面對這個議題時,經常就是陪伴我們的當事人去了解釐清他(她)所經驗到的情緒經驗,並從理解與接納中幫忙找到面對的能量。
  對於情緒經驗如果我們很快的落入「對與錯」、「該與不該」的思維,很容易就讓我們陷入無法面對的困難處境,所以壓抑與逃避變成最安全的方式,往往不當的反應將會接踵而來。幾次惡性循環後,悲劇或許就發生了…
  現代人談情緒,常常只是想要處理控制負向情緒(EQ管理),往往忽略了追尋正向情緒(快樂、幸福感)的議題,其實在我們的助人經驗中,經常會發現正向情緒其實是負向情緒的救星,如果經常有好情緒的人,面對壞情緒或情緒失控的現象,將相對的減少或容易渡過。有良好的親友關係與支持者,也是維持心理能量的基石。而我們的助人專業不也是透過支持與理解,讓當事者找到方向!
  當現代文明病-憂鬱症,悄悄來到的時代,或許在努力研發各種抗憂鬱的藥物或治療模式時,倡導追尋快樂與幸福也是心理衛生工作中不可放棄的積極作為之一!而焦慮想做好情緒管理的人,不妨從與家人親友的友善關係出發,或許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作者 張翠華主任
出處 桃園縣生命線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