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做一個『夠好的』青少年父母

  • 發布單位:心理健康科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做一個『夠好的青少年父母    撰寫者:李家佩 諮商心理師

一次參與青少年父母成長團體,聽見成員表達滿滿的困惑,『我的孩子怎麼了? 怎麼上了國中,一夕驟變,很會頂嘴,動不動就是朋友如何又如何? 嫌我管太多每天早上起床後,為了他那髮型,搞的快要遲到,也因為這個問題,幾乎每天吵架!』一次又聽見成員分享,『孩子原本很貼心,總是媽媽長、媽媽短學校發生什麼事都會跟我說,到了青春期之後,變得沉默寡言,功課不斷退步,可是問他什麼,他也就只會Om…! 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對未來的規畫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反而不停問孩子離我越來越遠。』

不管是為了髮型,還是孩子的沉默寡言,父母都跟孩子陷入的『權力掙扎(Power Struggle)當中』,當我們跟父母指出這一點時,父母通常會反問,『老師難不成我要放任他嗎? 要不要放任是另一回事,但兩人在權力掙之中誰也得不倒好處。反而是做父母的使盡所有吃奶的力氣想要將孩子『導回正途』的過程中充滿的挫敗感。

難就難在衝突之下我們能不能看到對方的善意:對於成長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確實經歷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變化,很會說『不!』看起來好像挺清楚自己要什麼的,可是細細推敲,就會發現,她們或許很清楚自己不要什麼,但卻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茫然、困惑,同時又想要冒險想要試試看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並且尋求同儕的認可。 父母大部分認為自己比孩子看的更遠,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是『正當的,也是為孩子好的! 但真的是如此嗎?還是其實父母也侷限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有其自身的焦慮,並且將自身的焦慮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要孩子來滿足。 比如說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功課不好希望孩子名列前茅因為丈夫在外流連不歸,太太一人承擔起家計,因此時刻耳提面命青少年的兒子要做一個『負責任的男人。』

我曾經諮詢過一位大學生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困惑、挫敗、憤怒,他不太能夠理解,『怎麼了?為什麼這世界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怎麼不是每一個人都對我趨逢左右、噓寒問暖的?原來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媽媽一樣!19歲的她才正在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心中的害怕可想而知的母親因為從小在家暴的陰影下長大,所以『發誓』,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定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就這樣,19歲的她,小時候在母親嚴密的保護之下,不知如何建立同儕關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質疑:在不斷的經驗到排擠拒絕憤怒滋長累積

當父母很不容易我們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 精神分析大師溫尼考特提出『夠好的母親』概念。是的我們當一個夠好的母親(或父親)的就可以了,我們不需要成為一位完美的母親(或父親)--何苦要強迫自己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呢???!!! 

我們不需要當一個『直升機父母』,過度保護及照顧孩子因為害怕孩子受傷而事事親為,剝奪孩子磨練的機會,因而變得沒有自信、退縮。 當然,有一些『教官型父母』則是要孩子服從、聽話、配合,認為孩子就是『要乖。』這些乖孩子們在聽話的過程中或是一點一滴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又或是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敢說、不敢嘗試,認為權威者所說所做才是王道(當然,相反的亦或是極端的例子也有。)

或許我們要問問自己的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母? 而我又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這樣的期許,是否符合現實狀態(亦或是我只是在滿足從小到大未滿足的期待)? 有沒有可,我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和諧一致的父母,既開明又權威,給予孩子溫暖、愛和支持,同時也教導以及提供限制! 如果父母本身是自信、獨立且自我負責的(而不是讓孩子承擔自己過去經驗的陰影),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是自信、獨立且負責任的! 這,很難! 但我們都可以練習,畢竟,我們只要當一個『夠好的父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