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陪他/她走一段》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 發布單位:衛生局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陪他/她走一段》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我現在沒有說話的力氣」

「今天沒有太陽,雨一直下,我心情不好」

「主管對我說話的口氣讓我感到很挫折,覺得自己被看輕」

「我常常覺得拖累了家人,離開或許對他們比較好」

「憂鬱症」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醫學名詞,因為在我們的人際網絡裡,常常會接觸罹患憂鬱症的同事、朋友、同學,甚至是我們最親近的家人。憂鬱症患者容易對不順心的事情感到挫折,很容易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因而自卑、自責,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很絕望。此時身邊若有人陪伴與支持,讓憂鬱症患者感到自己被接納,所累積的負面想法可以得到澄清與修正,也許就有機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表示願意聆聽,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同時細心留意憂鬱症患者的行為表現,用客觀、簡單的話語描述其狀態,與他/她保持對話。適當眼神接觸,鼓勵他/她說出內心感受。鼓勵憂鬱症患者從事有助減輕困擾或不快樂的正向行動,例如:運動。但要以尊重的態度給予建議,不要使用教導或強迫的口吻,例如:「你應該要…」。也不適合說一些太過鼓勵性的話語,或錯誤保證,例如:「一切都會好轉。」

有時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當憂鬱症患者的負面想法很強烈,我們卻不知該怎麼面對時,常常會脫口而出:「你不要想那麼多啦」、「比妳可憐的人也可以過得很快樂」等等。而這些說法大多帶來更多的自責,憂鬱症患者會認為別人辦得到,自己卻做不到,而陷入更深的憂鬱情緒裡。

如何陪伴而不會讓我們所愛的人感到被拒絕?「同理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態度。以對方的觀念、價值系統,去理解他/她想要表達什麼,傾聽卻不帶任何的偏見,也沒有任何的預設立場,試著走進他/她的世界裡,不把自己的價值觀、信念、情緒套在對方的身上。用心的體會、專注的傾聽,讓憂鬱症患者產生被接納的感受,認為自己是重要的、被在乎的,在過程中得到自我的肯定。帶有同理心的傾聽可以幫助我們抒解情緒,對憂鬱症患者的意義更為重要。

此外,很多人認為「照顧自己的需要」就是自私的表現。然而事實上,我們必須先愛自己,才能夠愛人。當我們太常因為照顧憂鬱症患者而壓抑自己的需要時,可能會漸漸產生焦慮、疏離與生氣的感受。例如當全家計畫一同出遊時,憂鬱症患者可能只想待在家裡什麼也不想做,倘若強迫自己出門,反而會覺得更沮喪。此時該把患者一個人留在家裡,還是取消期待已久的活動?前者的決定常會讓出遊的家人有罪惡感,而後者則是讓憂鬱症患者產生愧疚。如何找到一個健康的平衡點?重視自己的需要並不代表忽略他人的需要,試著誠實與對方討論,而不是讓罪惡感迫使忽略自己的需求。學習衡量彼此的需求及重要,協調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

人生不免有陷落的時候,這時若能得到身旁之人的陪伴守候,將是繼續行過生命死蔭幽谷的勇氣來源,也是從返生命軌道的最大動力。在陪伴與被陪伴的交會中,或許生命因而得到更大的完滿。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如下:

1. 覺得情緒低落、沮喪或悲傷。

2. 對原有的嗜好、活動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

3. 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或食慾明顯降低或增加。

4. 失眠或睡眠過多。

5. 覺得焦慮不安、易生氣,或對人不關心。

6. 覺得疲累或失去活力。

7. 覺得生活沒有價值感,或有罪惡感。

8. 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缺乏決斷力。

9. 有自殺的念頭或自殺的行為。

依據上述的症狀來評估自己或親友的狀況,如果只是少數症狀符合,代表是正常的情緒起伏,若症狀越多則患憂鬱的傾向越明顯。如果評估有五項或五項以上的症狀,且症狀已持續兩週以上,則為憂鬱症的徵兆,可能就需要就醫或尋找諮商機構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