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媽媽知我心

  • 發布單位:衛生局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媽媽知我心

 母親節又將來臨,在這一天,辛苦的媽媽們應該要休息一天,放下平日繁忙的工作與家務,去享受屬於自己的一天,或是和家人一起做些開心愉快的事情來犒賞自己。母愛天成!做媽媽的都愛自己的子女,也會照顧孩子,並且從中享受親情所帶來的幸福感。看到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懂事、漸漸長大,做媽媽的大概就滿足了。不過有些媽媽們可能較難從這一天天的辛勞和付出當中得到這麼好的回饋!因為小孩不是這麼聽話,也未必符合自己所期待的樣子,更不用說現在的小孩很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媽媽們不僅很難掌握還得要配合他們呢!

 我從事兒童偏差行為與疾病的心理治療工作多年,看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糾葛、愛恨交織的拉鋸戲碼。從我的實務經驗中發現,其實父母親都很愛小孩、也為孩子好,但是缺了些技巧,到了孩子青少年期整個親子關係就搞砸了。在衝突的深處隱含著廣大的愛與呵護,有擔心、有期望,然而這些愛意從口語表達和行為展現出來之後,就變質了。加上長期衝突下來,孩子也逐漸扭曲父母的關懷,以為父母親要控制他們、批判或否定他們,在反感加上失望與挫折的心情之下,孩子當然是試圖反抗或解釋,最後在父母眼裡就成了叛逆不孝、忤逆父母之意的行徑了。

 也因此我經常教導父母親要在教養孩子時加上信任感和同理心。首先,父母親要對自己有信心,你的孩子一定是很棒的!有可能是功課很棒、有可能是個性很棒、也可能是很會畫畫、很照顧人…,總之一定有個點是很棒的,父母親要把它找出來。這樣一來就達到親子之間共享的成就與自信。其次,對孩子的態度要改變:你是父母親,不只是朋友。所以父母一方面要能引導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上給予協助,給出實際有效的建議。不要碰到事情不如己意就先責罵,反而要先好奇、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了解的過程也不要抱著主見去詢問,不然就像以井窺天,無法真正了解孩子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連。最後,適時地給孩子情緒支持和鼓勵。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自己做錯事情也是會在心裡頭反覆責怪自己、後悔或有無力感,這些你罵他的話語他自己都在心裡演練著!也因此如果父母再責怪他們的時候,簡直就是二度傷害。他心裡也不好受,你又讓他更難受!做父母的這時候也會很挫折、自責、無力感。最後造成親子之間共享的挫折感和無力感,破壞親子關係。但因為我們是成人,我們比較了解如何面對錯誤和失敗,所以要示範給孩子看,他們學會這些面對未來人生的技能。

以下舉例說明上述三個教養重點讓大家理解其運用方法:

 筱芬今年七年級,父母親分居多年,跟媽媽同住。筱芬國小時期很聽話,可是到了青少年期開始很難接受媽媽的觀念和生活習慣,也交了一些網友,常常上網到很晚或是半夜網友約外出。媽媽為此生氣,就責罵筱芬,還會把門反鎖讓筱芬回不了家。這個衝突演變到後來,筱芬就交了男友,住到男友家裏去了。我輔導這個案子的時候,首先和媽媽溝通,同理她的心情與難處,也讓她了解筱芬的心情。接下來我請媽媽不要用責罵的方式來阻止筱芬外出,而是用關心她、安排晚上和假日的活動來吸引筱芬,並與筱芬做行為約定。這樣做適度地給筱芬活動自由與空間,也能規範筱芬。媽媽也開始跟筱芬聊她的父親是怎樣的人?個性如何?為什麼分居?…等等在筱芬心中盤旋已久的問題。談完後筱芬哭了,抱著媽媽大哭!原來筱芬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好才會讓父母分居,也因自己被爸爸拋棄而生氣。可是當她了解到媽媽一直照顧她、心疼她,只是自己變了,媽媽才開始罵她、鎖門、不理她。之後筱芬跟媽媽約好不亂出門,晚上9點以前回到家,還跟媽媽約好去台中玩。這個衝突就在母女兩人相互信任、同理支持,改變自己的情況下解除了!

作者: 桃園線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