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親子溝通翹翹板

  • 發布單位:衛生局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親子溝通翹翹板

青春期風暴-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我很喜歡的一部親子電影「辣媽辣妹」中,女兒安娜在青春期階段,有很多叛逆行為,因此經常和母親爭執。安娜最常跟媽媽說的一句話是「你毀了我的人生」,媽媽是執業的心理醫生,喜歡說大道理勸安娜,但兩人關係仍然衝突不斷,直到有一天因為發生怪事兩人角色互換,讓彼此能真正體驗與感受對方的生活,母女關係才因彼此理解而得以改善。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孩子的青春期就像是註定的魔咒,當孩子步入這個階段,原本可愛的天使在一夕之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場家庭風暴,乖巧的孩子開始頂嘴、和父母整天說不上幾句話、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上網、和同學聊天,甚至開始晚歸,更嚴重的可能開始發生一些偏差行為,例如翹課、逃家、打架或是用藥等等行為;父母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也找不出一條路通往孩子的內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經常是父母最為苦惱的一件功課與差事。

 美貞為了和女兒小婷之間的衝突前來求助,女兒小婷上了國中後,原本貼心懂事的孩子像是刺蝟般,美貞多問個幾句或是多説個幾句,小婷便開始回嘴或是索性甩門將自己鎖在房內,美貞最常得到的回應是「你不懂啦!」。焦慮的美貞求助無門,對於小婷的轉變既擔心又焦慮,原本是起源於關心的原意不知怎麼的總是演變為嚴重的衝突,兩人互相咆哮指責,最嚴重的一次是小婷因為晚歸而又引爆衝突,小婷頂了美貞一句「你很煩耶,我的事情不用你管」美貞在盛怒之下要小婷滾出家門,小婷二話不說拿起書包便離家好幾天。面對小婷的行為,一向鎮靜的美貞慌了手腳,擔心小婷走偏正途,但無論自己做什麼似乎都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美貞的心情與故事我想大多數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或多或少都能夠連結與感同身受。行筆至此,腦中忽然閃過一首老歌~童安格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首歌似乎頗能回應想靠近彼此卻又漸行漸遠的青少年和父母,「你說我像雲捉摸不定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你說我像夢忽遠又忽近,其實你不懂我的情;你說我像謎總是看不清,其實我用不在乎掩藏真情」

青少年面對的挑戰與任務-人生轉換階段

 青少年正處在一場混亂的風暴中,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尷尬期,加上身體荷爾蒙的改變,青少年掙扎於渴望完全自由的獨立感卻又需要父母的依賴感的矛盾,對立於尋找同儕認同與家人親密的平衡,迷失於自我理性的思考與情緒波瀾的抗爭;看起來蠻不在乎或是充滿叛逆的青少年,其實藏有著一顆敏感、脆弱與困惑的心,青少年必須要透過這樣的洗鍊來尋找自我與轉換為一成熟的成人;如何在這轉換期協助青少年,以下是筆者十多年與許多青少年和父母共同累積的實務經驗與建議:

回歸心中的平靜/請適當的按「情緒暫停紐」

 面對青少年無常多變的情緒,父母最首要的事情是安頓好自己的心。常見到的親子舞步為叛逆的青少年加上盛怒的父母,就像是兩團龍捲風在家中肆意狂吹,那還不天下大亂?父母在擔心與焦慮的狀態下,不知不覺的使用憤怒與指責的形式與青少年進行溝通,也有些父母在無能為力之下似乎只能討好順應青少年,無論是指責或是過度討好通常會導致惡性循環,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原本的善意與擔心很可惜的淹沒在這些情緒中。父母要先找到內在的平靜,就像是美貞在面對小婷的情緒時,要先穩定自己的心,不要隨著孩子起舞;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而有強烈情緒時,請記得先按情緒暫停紐,別讓衝突越演越烈,回到自己情緒的源頭、問問自己,這個衝突與情緒帶給我怎樣的經驗?這個衝突與情緒是否源自於自己的信念或是過去的成長經驗?當孩子呈現我無法接納的特質是否像是照鏡子一樣讓我看見自己?照顧自己的心情,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有能量與孩子真正的溝通。

用傾聽取代大道理

 上述美貞與小婷的故事中,在一次的親子會談中,小婷在我的鼓勵下,表達自己心中的真實感覺,她認真的詢問媽媽:「為什麼只要是我喜歡的事情你都要反對?無論我做什麼你都不喜歡,我感覺自己很糟!所以我什麼都不想說,因為你只會批評指責我!」美貞聽到頓時彷彿被雷擊中一樣,原是一番好意為什麼對小婷而言卻是句句否定!這樣的親子舞步也經常在我的工作中看見,在孩子還沒開口,父母就先「say no」或是又開始一番大道哩!雖然父母的心意是好的但太快的說不通常也失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機會,太多的大道理對青少年反而言像是沉重的負擔,擠壓了說話溝通的空間。美貞開始聆聽小婷的想法後,針對特定問題像是回家、上網時間,兩人才能重新開啟協商的空間。練習與學習協商也是青少年一重要的課題,別忘了給予孩子一個說話的空間與協商,孩子往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被懂與理解的需要。

要學習信任並給青少年空間學習犯錯

 在親子會談中,也經常聽見父母會苦口婆心的告訴孩子自己過去所走的冤枉路,「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橋還多」!走過辛苦路的父母想要孩子從自己的經驗中避免不必要的失敗,其立意是美好的,只不過是每個人仍然都得親身走過才能對人生有不同的體會,不要剝奪了孩子去體會的機會,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與經驗,但請留一個嘗試錯誤的機會給孩子,並在旁給予支持與適當的協助。上述故事中,美貞原本非常反對小婷交男友,但慢慢的,美貞學習先去了解小婷的愛情觀、喜歡的男生,不僅促進兩人關係,在美貞信任下,小婷在感情愈到困難時也會開始找媽媽當顧問。

讓青少年選擇自己的決定並為其決定負責

 有許多父母會擔心,如果我給予孩子太多的空間會不會有負面影響,有一個重要的概念,面對青少年,父母需要有清楚的界線才能給予青少年合理適當的空間去衝撞,傾聽不代表完全同意孩子的決定,例如關於上網時間,父母與青少年可以有一個討論的空間,但是父母心中需要有底線,決定平時與假日可以上網的時間後父母可以進一步與孩子討論若是違約的後果並確實執行。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談到關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母親要容忍並支持兒童的分離。紀伯倫在先知中對於孩子也有深刻的智慧(註);青少年父母要學習的是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意見,雖然與自己的不同仍能為他歡呼;當孩子在困惑矛盾中掙扎時給予他力量與指引,但尊重他的選擇,我想對於青少年父母而言這是一條辛苦的修行之路,但這樣的挑戰也往往為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註:先知「你們的孩子,並不是真的是你們的,乃是生命為其本身所渴望而降臨的。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庇蔭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庇蔭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們夢中也不能探訪的。」面對處在人生風暴期的青少年父母,面對是父母的功課。

作者: 柳秋雅 理事
出處: 台灣心理輔導專業人員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