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就醫用藥面面觀

  • 發布單位:心理健康科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就醫用藥面面觀
楊嘉慶藥師/法學碩士
  衛生福利部這幾年,在推動正確用藥五大核心之能力,不遺餘力,從國小教育端著手再到國高中大學乃至社區大學關懷據點老人學堂,處處可見藥師們在傳遞著用藥資訊,因為正確的用藥除了可以讓病患的身體重獲健康,另外不論是個人或是國家都可以減少藥品成本之支出,一舉數得。
  當民眾就醫時,透過以下五個非常簡單的步驟,就可以做到保護自己及家人健康,減少荷包無謂支出,五大步驟如下:
ㄧ、看醫生時說清楚
二、拿到藥袋對明白
三、藥品使用要正確
四、不亂用藥愛自己
五、醫師藥師當朋友
針對以上五點,以下做個介紹說明
  首先,看醫生時說清楚是指,將自己目前身體狀況,哪裡不舒服做個清楚說明,醫病溝通之道在於雙方皆能提供正確的資訊,深入來看,不僅僅是病患單方面的病況表達,就連最新衛生福利部109年2月17日衛部醫字第1091660695號函公告,公告出「109-110年度診所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其中病人安全年度目標中,包含有效溝通、用藥安全,其中有效溝通要落實轉診病人之訊息雙向傳遞以及提供病人及家屬衛教及醫療諮詢,提到的最新觀念就是由醫病共享決策與維護病人安全,不再只是醫師為病人做決定,而是雙方共同決定。所以看醫師時,不光只是單方面清楚表達自己或家人病況,同時針對醫師的醫療診斷與用藥建議,也能夠更加清楚。
  其次是拿到藥袋對明白,從人名、藥品都要仔細確認清楚,是否與剛剛診間醫師所提到的症狀與用藥作用上都吻合,高醫醫訊中提到過,只要涉及到人的因素,就有出錯的可能性,也曾發生過患者拿錯藥、仔細查看才發現原來是同名同姓又看同一科別所造成的巧合。
  再來是藥品使用觀念要正確,有些人覺得快好了或副作用不適就自行減藥、停藥,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控制高血壓藥物,突然停止使用的情況,會產生反射性高血壓,會讓患者處於危險狀態,或是一些用藥錯誤新聞事件,痔瘡就醫,醫師開塞劑減緩症狀,老人家卻把塞劑當成口服藥,直接吃下去,因症狀都沒好轉,再度回診找上醫師,才知原來吃藥的途徑錯誤,所幸身體暫無大礙,門診也常見許多人吃錯藥或亂吃藥的狀況,若長期錯誤服用可能導致藥物中毒、身體不適甚至出血的狀況,大部分吃錯藥是年紀較大的病患,曾有阿嬤把止痛藥當作眼藥膏,直接塗抹在雙眼內,導致雙眼紅腫發炎送醫。
  接下來是不亂用藥愛自己,不論是處方藥、指示藥、成藥,都需要到合格醫療院所藥局,或是有藥商執業處所購買。「處方藥」是經醫師診斷,確定病因之後開立處方箋,再到健保特約藥局領到後藥品使用,藥局沒有醫師處方是不能販賣醫師處方藥(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用藥、心血管用藥、抗生素、安眠藥等),藥事法第50條第1項前段:「須由醫師處方之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供應。」而「指示藥」可以由醫師、藥師或藥劑生來指導民眾使用,購買時並不需要有處方箋,常見的指示藥有綜合感冒劑、維生素、胃腸藥及皮膚外用藥等。「成藥」不但不需要醫師處方箋,也不必經過藥師、藥劑生指示,民眾可以自行選購,但使用前須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與用法用量(例如綠油精與萬金油等)。最近常見的新聞多是從夜市、網路購買到來路不明的藥品,或是號稱保健食品或摻入西藥成分,民眾服用藥品之前,真的需要多加留意小心來源。
  最後是多與醫師藥師當朋友,想要身體更健康,就需要與更多醫療人士當朋友,18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說過「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透過相互交流的過程,使您在醫療保健上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也增進自身對於醫療保健資訊的敏感度。您的日常習慣與選擇,終將成為代表您的一切,並影響未來的每一步。
人的健康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每當就醫時,多想想以上五大核心步驟,確認自己是否隨時更新醫療保健資訊,透過正確知識的累積使得自身能與醫師進行有效溝通,也確保自身是否知曉藥物的正確使用方式。多多用心在醫療保健上,讓身旁的他人放心,也使得自身健康有保固。


參考資料:
1.衛生福利部,109-110年度診所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2020年2月20日。
2.郭震群主任、劉盈慧撰寫,「用藥安全」專刊,高醫醫訊第36卷10期,2017年3月 。
3.王昶閔,台大醫院給錯藥,自由時報,2006年3月8日。
4.李叔霖,用藥錯誤傷害大常見用藥8大錯誤觀念,聯合新聞網,2014年9月23日。
5.董俞佳,塞劑當藥吃難怪症狀沒好轉,聯合新聞網,2014年9月23日。
6.鍾春蘭,藥品分三級 用藥安全藥注意,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