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隨著孩子的變化一起成長吧!照顧好自己,就能照顧好孩子

  • 發布單位:心理健康科
  • 資料提供單位:衛生局

隨著孩子的變化一起成長吧!照顧好自己,就能照顧好孩子
作者:洪怡婷臨床心理師
(主題:嬰幼兒家庭照顧者心理健康促進)

  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親友滿滿的祝賀,新生兒家庭回到現實生活中,要面對的事實是不斷的重新適應。每個不同的生命角色,要面對的現況有所不同,最大挑戰的,無非是母親、父親這樣身份的轉換。

  嬰幼兒的生理、心理變化是瞬息萬變的。家長們好不容易適應孩子的狀態,但沒多久,孩子似乎又進展到另一個新階段,家庭的調整速度經常是要追逐孩子的狀態而改變。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很快速的面對這些變化,每個家庭成員心境的轉換都彼此互相影響。若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一起同心協力面對這些改變,那將會是一趟美好的生命旅程。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照顧者對生活的期待有所不同,往往容易陷入另一方互相拉扯和爭執的情況,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那我們可以怎麼樣調整自己呢?

  如果是在懷孕待產階段,照顧者們除了可以先預備待產所需的物品之外,心理及育兒知識方面的準備也可能是需要的。雖然我們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很多事情遇到了再來準備也不遲,在物質充足的現代社會中,這部分或許相對來說是容易因應的,不過在快速變化的工商社會中,心理適應的能力卻往往不及生活現況的轉變。建議照顧者們需要有初步的共識,預想未來育兒的生活會遭遇到甚麼事,如果主要照顧者投注很多的時間心力去照顧嬰兒,有時候可能連自我照顧的時間都是缺乏的,是否有家人或聘請育兒人員協助,以及對於育兒的基本知識是否足夠等等,都可在這個階段先預備。

  照顧嬰兒的前半年,孩子的身心狀態都在快速發展中,家庭的首要任務是協助孩子適應這嶄新的世界,漸漸的孩子也可以睡過夜了,讓照顧者可以稍微喘口氣,不過孩子的發展可能前進,也可能會往後退一些,然後再持續進步,在有進有退的過程中,照顧者的心情也會隨著孩子的變化而波動。面對只能哇哇大哭的孩子,無法用語言溝通互動,怎麼樣做、怎樣調整,似乎都無法滿足孩子時,確實是會有很大的挫折感,別太擔心!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這樣子過來的,而這階段的孩子都仍需要定期回到醫院做相關評估或預防針注射,此時若有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疑問都可向兒科醫師諮詢。而在這個階段,適時地尋找育兒知識的資源是重要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知道怎麼樣應對和處理,或許可以降低許多照顧者內心的挫折感。

  當然,我們身邊總是不乏很多看似有經驗的婆婆媽媽提供意見指導,有些意見無傷大雅,有時候卻是要照顧者非照做不可,難免會引起不少憤怒、怨懟或甚至是憂傷、自責的情緒。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有經驗的育兒,即便是專業的照顧人員,也是需要很多經驗累積,面對不同的嬰幼兒,有不同的性格,同一個方法有些幼兒可以接受,而有些幼兒是無法適應的。該如何依照孩子的需求提供正向的教養讓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是需要主要照顧者與孩子之間、與他人、與社會之間不斷地切磋磨合,累積豐富的經驗後找出最適合你們的相處模式;其實,這個過程不只有孩子在成長,我們大人也是會和孩子一樣學習跟成長的喔!

  另外,原本因育兒而中斷職涯的照顧者,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將開始考慮是否重回職場,或許陪伴孩子的歷程中,會改變原本的想法,原先的計劃也不一定都能夠如預期的進行著,照顧者會經歷一些身份角色定位的迷惘之外,要發展自我生涯呢?還是要以照顧家庭為主,這將會是一場自我的掙扎,可能會經歷一些失落感,發現自己的生活無法有明確的掌控感,也可能會發生其中一方太過投入於育兒生活中,需要經歷一些伴侶關係中的疏離感。

  但別忘了,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照顧。能夠將自己照顧好的大人,才能夠將孩子照顧好。一個很好的比喻是,在搭乘飛機起程前的安全須知中,常宣導著若發生需要使用氧氣罩的時候,要先自己戴好氧氣罩,然後再協助身邊的人,不論身邊的人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年齡層,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否則在緊急時刻,若無法照顧自己,極有可能因為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也來不及照顧好他人,形成兩邊都沒戴好氧氣罩的危險局面。

  孩子總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家庭中有快樂的照顧者,孩子才能夠跟著快樂起來;家庭中有能夠分享愛的照顧者,孩子也才能夠坦然接受這些愛,並學習分享愛。身為嬰幼兒的家庭照顧者,除了繁忙的家事,還要兼顧許多難題,這些都十分耗費心力,但唯有自己身體和內心強壯起來,才能陪伴孩子,孩子也才能有強健的身心靈健康。所以,別忘了每天撥一些時間給自己,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相信對自己和家庭都會更美好。若實在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可以透過政府及民間機構單位協助,可撥打電話包含像是1925安心專線、1995生命線專線或是1980張老師,有專人與您討論,陪伴您讓育兒生活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