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AI 傾訴,比跟朋友說話還輕鬆
諮商心理師潘俐君
最近跟身邊的人聊到ChatGPT ,他不是說它幫忙查資料多厲害,而是說:「 它真的懂我在說什麼,尤其是心事,我感覺自己被接住了。」
在某些深夜、迷惘的時候,打開對話框輸入一段心事, AI 會用溫柔的語句回應我,還會幫我梳理情緒,甚至引導我去想:「那你希望接下來怎麼做?」 A I會陪著我去試。那種體驗有點像和一個永遠都有空、 不會打斷你 、 也不會對你下評語的朋友說話 它永遠 保持冷靜、永遠不會不耐煩。難怪有人說, AI 像是「一個不會累的傾聽者」。但也正因為如此,可以 好奇 的是 若 我們越來越習慣這種「完美的傾聽」,會不會漸漸失去了 和真實人們 溝通的耐心?
然而,真人 會 有情緒、有偏見、有時候不懂我們在說什麼。我們得練習 去表達、等待對方的回應、 願意 信任對方 、冒著一點風險敞開心扉 ,甚至 會遇到磨合和吵架。 這些不完美是人際關係的真實風景 如果AI 的陪伴太完美 ,會不會讓我們不願意 再 踏 入 這些 複雜而真實的 風景裡? 進而失去了「 經營人際關係 」這個重要的能力。
「是不是未來有一天我們都會開始覺得 跟 AI 傾訴,比跟朋友說話還輕鬆? 」
若當我們越來越習慣跟 「 有 效率」 、 「完美」 、「永遠溫柔」及「永遠接納」的 AI傾訴,我 還會想要和真人尷尬地談心嗎
「那我們該帶著什麼樣的意識來使用AI? 」
AI可以陪我們對話, 但 它的回應是訓練來的統計模式,雖然溫柔,但不會真正「在乎」我們。這不代表它沒價值,而是我們在依賴它時,要知道:它能安撫,但不能替代我們與人連結的需求。
可以試著回想看看,「 你是否曾經被真的人理解與陪伴的經驗 」、「 那個經驗有讓你感覺到自己被對方在乎、在意 」、「 那個真實的連結感,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 這些是 A I 可以單獨做到的嗎 」
人與人的關係本質,其實是脆弱與不完美的,無法永遠 「效率」 與 「完美反應」是需要慢慢培養默契、 願意 承接彼此 回應的笨拙 有時候一句「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在這 。 」反而比任何智慧回答都重要。
在這個全新的世代,A I 可以做的,真的遠超過一個科技工具,它融入我們的生活裡,成為我們情緒管理的一個很好的幫手,這不是壞事,而是 可以 提醒自己當我們對 AI 傾訴、依賴時,我們還保有跟人連結的能力與渴望 。
「我們可以用AI 來整理自己的情緒,然後 再回到人際裡,帶著更多餘裕 。」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您或生活周遭的親友有情緒困擾,想要找「真 人 」 談談時,可以撥打衛福部 1925 安心專線、生命線 1995 與張老師1980 。 也可藉由心情溫度計( BSRS 5 )進行自我檢測,總分 15 分以上 且自殺想法有 2 分,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 如果您有需求,桃園市目前設有 24 個心理諮詢面談服務據點(包含 4 處心衛中心),可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網站( https://mental.tycg.gov.tw/ 預約或心情留言板https://reurl.cc/nNlzOX )留言 由專業心理師提供心理諮詢面談服務,期望透過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及陪伴,陪伴您度過情緒低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