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惡意侵擾的界限:讓受傷的心重建信任與安全感
臨床心理師 林弘凌
隨著台劇《人選之人》的熱播,引發社會對Me Too運動的熱烈關注。從2023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勇敢分享自己曾遭遇性騷擾的經驗。不論是公開場域,或是私下交流,這些故事慢慢浮出水面,也讓許多曾經受傷但苦無發聲機會的人,心中再次泛起焦慮和不安。
性騷擾的情境有很多種,可能是同事或上司開的黃腔,可能是家人不經意的冒犯,甚至來自曖昧對象突如其來的擁抱或親吻。這些侵擾往往來得很突然,讓人陷入「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或「這樣算不算真的被騷擾?」的糾結裡。也因此,當我們鼓起勇氣把經驗說出口時,卻很容易遇到質疑,比如:「你有拒絕嗎?又沒怎樣,幹嘛那麼受傷?」這樣的回應,反而讓受傷的心更加蜷縮,充滿自責與困惑。
其實,性騷擾讓人受傷的,不只是行為本身,更是「身體界限」被侵犯的痛。身體就像一座房子,牆內是我們最私密、最安全的空間,而一旦有人不尊重我們的意願,強行闖入,就像有人破門而入,不僅帶來羞恥與自卑,更深深傷害了我們對世界的信任。
很多研究指出,即使只是言語或輕微肢體接觸的騷擾,都可能讓受害者長時間出現焦慮、失眠、噩夢、害怕與人接觸等情緒困擾。每個人在面對這樣的經驗時,會有不同的心理防衛方式,例如逃避、僵住、麻木、勉強忍耐,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因此,我們應該允許自己接納那些不舒服的感受,不急著質疑或否定。
如何陪伴受傷的心走過復元之路?
如果你身邊有人曾經或正在經歷性騷擾的痛苦,以下是你可以給予支持的方式:
一、傾聽、接納,給予溫柔的支持
受害者的情緒反應可能強烈,比如悲傷、封閉自己、無法集中精神。請給予耐心傾聽,相信他們的感受,不急著評論或打斷。就算分享的內容有些混亂,也請溫柔等待,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們會在旁邊陪伴著。
可以鼓勵他們練習和自己對話,比如輕聲說:「我知道我現在很難過,需要時間慢慢療傷,我有權利感受到自己的情緒。」
二、尊重受害者的意願,陪伴而不催促
每個人處理創傷的步調都不同。請尊重他們的選擇,不強迫、不推動,只是默默提供支持。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一起尋求資源,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錯的是傷害你的人。」、「不用擔心,我會陪你一起走過。」
三、了解「創傷知情」的重要性,尋找適合的支持資源
創傷反應有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要避免說出傷害性的話語,比如:「怎麼這麼小的事你就走不出來?」這只會加深痛苦。反之,可以協助尋找專業資源,如各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服務、創傷治療課程或支持團體,幫助受害者慢慢重建內在的力量。
四、保護隱私,協助尋求法律支援
受害者的隱私非常重要,分享他們的故事時必須獲得同意。如果需要,也可以協助他們尋找法律途徑,像是法律扶助基金會、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等單位,幫助他們尋求正義與安全感。
我們期盼,這個社會能夠越來越溫柔,當受害者勇敢說出自己的故事時,能被理解、被接住,不再孤單。
讓我們一起陪伴每一顆受傷的心,走在重建信任與安全感的路上。
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正在經歷情緒困擾,需要有人陪伴,歡迎撥打: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桃園市也設有24處心理諮詢服務據點,歡迎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s://mental.tycg.gov.tw/)預約,由專業心理師陪伴您,走過這段難熬的時光。🌷